政府首购: 是地方保护还是鼓励创新?
对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技术发展方向、首次投向市场、暂不具备市场竞争力,但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和产业带动作用,需要重点扶持的首台套产品,实行首购制度。
最近,明峰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华素悬在心头的大石终于落了下来。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购了其一台CT机。和其他企业CT设备出售需要政府颁发的配置证不同,明峰的CT设备并不需要配置证。
明峰医疗之所以能够获得绿灯,潘华素道出个中缘由:产品被列入了浙江省首台套产品,获得了打开市场的“入门证”。
不久前,浙江省出台了《关于加快首台套产品推广应用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明确提出,重点建设和政府投资项目优先使用首台(套)产品,政府采购试行首台(套)产品首购制度。
浙江省经信委技术进步与装备处副处长陈革表示,浙江省将逐步提高首台套产品采购比例,降低政府采购和国有企业采购首台套产品门槛,尤其是要提高医疗机构采购首台套国产大型医用设备比例。
消除企业顾虑,以应用促创新
从2007年开始,浙江省率先在国内建立了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促进“浙江制造精品”在政府采购和工程建设中应用。截至目前,该省已认定首台套产品达644项,累计下达财政奖励资金约3.5亿元。
2013年,浙江省率先在全国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试点工作,已有近40家企业享受到省级和国家财政对首台套保险的补偿,累计保险金额超20亿元。其中,杭氧股份有限公司投保的“十万等级大型内压缩流程空气分离成套装备”获得国家保费补贴超过1000万元,成为该省首个保费补偿上千万元的企业。
尽管浙江不断加大对于首台套产品的推广应用,但无法回避的是,创新对于企业而言依旧“千难万险”。消除企业科研创新的顾虑,以应用促创新发展,成为此次新政出台的主要目的。
浙江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新政对进一步推进浙江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市场推广应用,推动浙江制造强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让民族产品驶入政策红利快车道
以大型医疗设备为例,长期以来,中国市场80%以上的医疗设备份额被国外企业占据。民营企业明峰医疗经过六七年时间打磨,耗资达10亿元,在科研攻关中多次突破影像医疗系统核心技术,先后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6排CT、16排PET-CT,产品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
技术很牛,产品很棒。但是,让潘华素困扰的是,因为没有经过市场检验,很多公立医院既不能也不敢轻易购买他们的产品,依旧倾向价格更贵、性能一般的进口医疗设备。
此次新政的出台则为类似明峰医疗这样的企业带来了契机。
《意见》明确提出,“对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技术发展方向、首次投向市场、暂不具备市场竞争力,但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和产业带动作用,需要重点扶持的首台套产品,实行首购制度”。
“现在我们的产品被列入政府单一来源采购当中,而且可以不需要配置证就可以销售。”潘华素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些扶持政策将让企业快速发展起来,“如果能够尽快落实下去,未来几年企业将有望上市。”
“襁褓”培育设有两年之约
对于首台套的政府首购政策,是否会影响市场公平竞争?
陈革介绍,这是浙江政策创新之举,也是国际通行做法。“很多国家都对有市场潜力和产业带动作用的创新产品予以扶持。”陈革以美国特斯拉新能源企业为例,“在特斯拉汽车刚问世时,美国政府就给予了一定的政策倾斜,让企业快速发展起来,特斯拉得以迅速成为国际新能源汽车的领军企业。”
美国、日本等国家都很重视对新产品进行扶持和培育。“每个国家的具体做法或许不一,但扶持是很有必要的,而且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陈革认为,新产品在“襁褓”期的困难最多,政府的扶持将会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很多问题。
潘华素说,明峰医疗在研发投入上投入数十亿的资金,而且还在持续投入,仅每年给研发人员的工资就高达数千万,这些成本对民营企业来说无疑是巨大负担。“若新的产品无法迅速打开市场,对企业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
陈革特别强调,浙江政府对首台套产品首购制度目的是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特别对有重大突破,具有知识产权但尚未取得市场业绩的重大技术装备产品给予扶持,但并非是无时间限制的扶持,更不是通过行政手段来干预市场。
“一般的扶持期是两年,两年之后就会按照正常的条件来要求,不符合的将会被退出采购序列。”陈革说。
相关链接
上海首购政策实施两年合同金额近60亿元
上海天永智能装备公司副总经理王华最近很忙——各大车企纷纷来公司观摩其基于智能机器人应用的发动机自动化柔性总装线,不少企业甚至当场签约,涉及合同金额超过3亿元。
这一重大首台套高端装备能够完成研发并顺利市场化,离不开2015年7月出台的《上海市高端智能装备首台突破和示范应用专项支持实施细则》。
来自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的消息称,《细则》实施两年多来,共立两批72项首台突破类项目,共计支持金额3.49亿元,形成合同金额59.78亿元。
据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装备产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与全球科创中心建设,“实施细则”在原来的“上海市重大技术装备研制补贴政策”和“首台业绩突破风险补贴政策”基础上进行创新。
在支持方向上,首台套政策更加强调自主创新和自主可控。首台套政策要求研制企业所开发出来的装备必须满足首台要求,在国际或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能够在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能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
在支持环节上,首台套政策贯通创新链与产业链。首台套政策捆绑研制企业和用户,要求所有装备研发项目围绕用户需求研制,成果产业化后取得销售合同,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技术开发、样机研制上,从而确保研制单位所开发的装备能够实现销售,符合现阶段“后补助”的财政资金政策导向,切实降低了财政资金的风险。
同时,首台套政策打通了本地市场与外地市场。“原有首台风险补贴政策资金支持本地用户,但是实际操作中,装备用户大多为外地企业,难以纳入政策支持范围。因此,首台套政策通过聚焦支持本地研制企业,提高首台装备市场竞争力,加速该装备的国际国内市场拓展。”该负责人表示。